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浅析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添加时间:2022-9-19      浏览次数: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模式是游戏模式,而小学是课堂模式,这种差异的存在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要想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学校、家庭共同重视、努力配合,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为儿童后继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逐级递进,制定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依托《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我们制定小、中、大班逐级递进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设计了趣味阅读月、自理能力培养月、心理准备月等活动,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细化活动内容。例如,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小班包括绘本故事、动画投影等;中班包括看故事说故事、故事话语模仿等;大班包括我是“故事王”、小小故事本等。

   发挥本园优势,研究制定有效实施路径。根据设定的主题活动,结合一日保教和游戏活动,研制小、中、大班幼小衔接实施路径表。例如,我们对初入园新生自理能力进行抽样调查,针对小班自理能力弱、入园困难等问题,开展“我是妈妈小帮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评价激励,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园设置专属奖状和徽章,达到一项能力的幼儿可获得小能手粘贴,达到三项能力的幼儿获得小明星奖状,如果设定项目都能完成则获得小达人徽章,通过这种晋级和奖励的形式,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家园协同赋能增效

   设置专家课程,消除家长疑虑。针对幼小衔接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座谈、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家长的焦虑和需求,邀请专家入园开展专题讲座。此外,我们依托线上家长网校,针对新生、小班、中班、大班四个不同阶段,定期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课程。

   开设家长沙龙,交流育儿妙招。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及家长问题需求,以小、中、大班为单位开展家长沙龙。例如,针对大班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困惑,开展“毕业生家长介绍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沙龙活动,邀请毕业生家长交流幼小衔接方面的经验。

   组织家长驻园,理解保教理念。幼儿园将每周三作为家长驻园日,驻园家长参与幼儿半日生活、日常管理、游戏教研的全过程,了解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

   建立评价机制,提高家长参与积极性。幼儿园建立家长评价机制,以家长网校学习、经验分享、家园互动活动等为抓手,设置学习型、经验型、成长型、分享型、支持型、参与型、榜样型家长,根据家长参与频率与成效颁发相应的奖状或徽章,提高家长参与积极性。

   三、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相比幼儿园生活,小学生活独立、自主、多样化。为了顺利开启崭新的校园生活,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减少孩子对陌生事物的畏惧心理,让他们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相处,形成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培养儿童表达能力的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不仅可以与同龄人交流合作,还能加强与教师的沟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合作意识。这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进入小学后,每天都面临着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如上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日常值日、课间活动等。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年龄及性格特点,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和课后交流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四、把幼小科学衔接融入幼儿生活

   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珍惜幼儿成长的每个瞬间,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4个方面的准备。

   小班阶段,我们融入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等,重点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步养成,通过一日活动八大环节:入园好时光、趣味来盥洗、温馨进餐点、科学来饮水、轻松如厕去、甜蜜午睡时、运动懂自护、幸福离园时,为幼小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班阶段,我们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自主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交流、交往的平台,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大班阶段,除了参观小学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对话小学”“友谊辩论赛”等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衔接活动。例如,我们开展“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活动,确定了“今天我值日”“图书管理员”“小小记事本”等习惯培养内容,逐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的能力。班级开展了“我的班规我来定”活动,由幼儿自主商议,制定班级规则,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学校、家庭紧密协作,共同提高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做好幼儿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入学准备,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作者: 兴义市云南路中心幼儿园 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