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6“幼教之春”---北京大型系列活动,是第18届北京国际幼教用品展览会主办单位为幼教业内人士精心打造的“幼教饕餮盛宴”。活动于2016年5月11-13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会议楼举行。邀请欧美讲师团、美国讲师团、韩国讲师团、日本讲师团、台湾讲师团、新加坡讲师团及大陆幼教名家讲师团等八大讲师团倾情奉献。旨在促进国际幼教交流,传播国际前沿的幼教课程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激发幼儿园课程和管理创新意识,探索适合于中国教育现状的办园模式。满足不同幼儿园园长(幼教机构)的参会需求,推动中国幼教科学健康发展。
系列活动包括2016“美国幼教论坛”、2016“欧洲幼教论坛”、2016“新加坡幼教论坛”、2016“韩国幼教论坛”、2016“日本幼教论坛”、2016“蒙特梭利教育论坛”、“特色示范课观摩”、“北京特色幼儿园参观交流”等系列活动。通过邀请国内外权威幼教专家授课,引进与分享最先进的幼教理论及实践,拓展和丰富论坛活动内容,开阔参会园长国际视野,满足参与园长提高与升华的需求。中外幼教名家的精彩演讲与分享值得期待!活动具体事宜如下:
活动行程
2016年5月10日 参会人员报到(北京东三环北路16号全国农业展览馆会议楼)
2016年5月11日-13日 论坛交流时间
2016年5月13日(下午) 北京特色幼儿园观摩活动
论坛地点: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会议楼(北京市东三环北路16号)
论坛宗旨 国际幼教交流 创新办园理念
◆大陆讲师团拟请专家
罗冬梅——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幼儿、儿童少年运动健康促进研究与应用、技术动作结构诊断与力量训练;
李新影——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医学博士,研究领域:青少年情绪与行为发展。2003年至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领域为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
孔起英——教育学博士,南京师大教科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前教育硕士点负责人。主要从事儿童审美与艺术教育、儿童发展、家庭教育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儿童审美心理研究》等专著3部,主编4部,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与教材若干部。
陈泽铭——儿童教育家、作曲家,中国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主要作品:
幼儿园教材《智能音乐》、《唱歌学英语》、幼儿园环境创设音乐系列《清晨曲》、《安睡曲》等;
王东异——美国南加州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儿童健康指导、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曾先后担任美国幼儿园课程主任、园长十二年之久,开创性地以“一日流程”为核心,构建了一套融中美文化教育精髓的早期教育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
陈亚男——哈佛摇篮幼儿园总园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国培特邀讲师,著名童话作家,北大EDP,Wee Gems名誉园长,集团总园长陈亚男女士,曾赴欧美各国考察,亲身体验西方幼儿教育思想,最终形成完善的哈佛摇篮幼教理念,成为贯穿哈佛摇篮教育工作中心思想;
范佩芬——原北京市崇文区第三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学会副会长,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美国蒙台梭利协会认证教师;
张梅玲——著名幼儿思维能力培养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心理所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廖燕芳——原广州市番禺区托幼办主任、她曾任历届市、区政协委员,现是广州市番禺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讲师团讲师,广东华誉律师事务所行
政部主任。担任省内外近四百家幼儿园法律顾问工作;
波拉·周(Paula Zhou)——北京巧智博仁国际幼儿园的园长。曾在国际蒙特梭利中心学习蒙特梭利教学法,并且取得了威尔士大学的学士学位。1998年我来到中国,2003年2月开始在巧智博仁幼儿园工作。
冯惠燕——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一幼附属实验园董事长,北京幼儿园女园长协会副会长。
尹文刚——中国科技大学心理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导。尹教授多年来长期从事人类大脑功能研究,特别是关注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
其他计划邀请专家(待定)
参会对象 各市(县)主管幼教的教育局长(教委主任),幼教科长(托幼办主任),幼教研究室主任,实验(师范)幼儿园园长,优秀民办幼儿园园长,幼教研究机构负责人、幼教企业负责人、早教机构负责人等。
相关收费
注册费:500元/人·会期(含两天听课费、陈泽铭《心理学视域下的幼儿音乐教学》教程,北师大音像社出版,7张DVD光盘一套、价值320元/套,午餐、茶点、证件、讲义、集体合影、北京特色园所参观费等);
参会人数 200人(限);报名时间2016年1月6日--5月7日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urning "Crisis" into "Opp